中宏網訊 5月26日,在北京舉辦的“2025RWA50人論壇”上,十三屆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、公安部原副部長陳智敏發表主旨演講,強調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(RWA)的健康發展必須堅持“合規先行、安全筑基、科技向善”原則,并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,為我國新質生產力發展和全球經濟秩序重構注入新動能。
RWA重塑經濟格局,安全與合規是核心前提
陳智敏指出,RWA通過區塊鏈技術將實體資產轉化為鏈上數字權益憑證,不僅提升資產流動性和透明度,更成為金融創新與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。他援引波士頓咨詢預測數據稱,2030年全球RWA市場規模或將突破16萬億美元,但我國當前實踐(如上海數交所“馬陸葡萄RWA”項目)也暴露出數據合規、金融監管等挑戰。
“安全是發展的前提,發展是安全的保障。”陳智敏強調,RWA產業需筑牢安全底座,嚴守合規底線,避免淪為資本投機工具,真正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。
六大路徑破解發展與安全難題
針對RWA的核心挑戰,陳智敏提出系統性解決方案:一是數據主權與安全治理。明確數據權屬“主體在民、主權在國”原則,構建企業開發、共享共用、跨境流動的治理框架,保障資產上鏈全流程敏感數據安全。二是分層監管與法律確權。呼吁加快制定RWA專屬監管體系,分類實施靈活或嚴格監管措施,重點解決資產法律屬性、確權機制及投資者權益保護問題。三是技術安全底座升級。強化區塊鏈可擴展性、安全性及標準化協議研發,防范代碼漏洞、私鑰泄露等技術風險,夯實RWA發展基石。四是堅守“科技向善”倫理底線。建立技術倫理與法律保障體系,杜絕算法歧視,推動數字技術公平普惠,避免技術濫用引發社會矛盾。五是構建數字時代新型生產關系。推動生產要素多維度革命性突破,重塑數字經濟所有制、分配方式及人、物、數據關系,破解傳統生產關系與數字生產力脫節導致的全球性矛盾。六是深化跨境治理與國際協作。探索“監管沙盒”國際合作機制,推動中國技術標準與信任規則成為全球公共產品,助力構建以數字人民幣結算為紐帶的新型國際經濟秩序。
以RWA為引擎,引領全球資產數字化變革
陳智敏最后呼吁政企學研各界協同發力,圍繞“合規錨定、技術賦能、生態共建”三維路徑,將RWA打造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驅動力。他強調:“唯有形成與數字生產力適配的新型生產關系,才能開啟全球資產數字化的新紀元。”
據悉,RWA(RealWorldAssetTokenization)通過區塊鏈技術將實體資產(如不動產、藝術品、碳排放權等)轉化為可流通的數字憑證。我國已將RWA納入新質生產力創新體系,其發展對優化資源配置、推動產業升級具有戰略意義。